2016年,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》。其中一些观点引起争议,比如“知道阴阳五行、天人合一、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,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,并具有现实意义。”
批评者认为,阴阳五行之类,是古人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,在极为有限的科学素养下发展的概念,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。更有一些激进的人,认为阴阳这种说法是愚昧腐朽的东西,对中国的落后负责,需要将之坚决地去除掉。
西学东渐以来,中华的概念和追求被忽视、排斥、鄙夷、否定,阴阳就是明显例子。它是中华的支柱性概念,然而首当其冲地遭受打击,长期以来和阴阳怪气、阴阳先生之类的词为伴。科学的人们弃如敝履,唯恐避之不及。
有必要正确认识阴阳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。希望这里有限的表达能让每个人涌起对中华的敬意,生发为文化复兴而献身的勇气。
阴阳是中华极为古老的概念。甲骨文中已有记载,可能来自日月崇拜、生殖崇拜、天地崇拜等。人们受到晨昏变换、天气变化、山水环境等的启示,于是形成阴阳的对子,用来解释世界和指导实践,如此不断深化。阴阳理论于是变得丰富,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性理论,起着统领性的作用。
古人认为,阴阳是“道”的表现形式,所谓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古人把阴阳当作世界的根本机制,所谓“天地之间,阴阳二气而已”。我们经常见到“太极图”中的“阴阳鱼”,体现了阴阳思维的精髓:相互持有,相互补充,相反相成,相灭相生,整体共存。古人能发明如此精妙的图案,说明他们经过长期探索,思想达到极高境界。
古人认为,阴阳的基本内涵包括阴阳一体、阴阳对立、阴阳互根、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。古人发展了阴静阳燥、阴静阳动、阴平阳秘、孤阴不生、阴中有阳、阴阳离决、阴阳格拒等诸多理念。它们有丰富的内涵,具备较强的解释能力,长久有效。
诸多考量表明,阴阳思维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,有合理性,有重要价值。
阴阳符合世界的真相
在宇宙的基础层面,阴阳的对子广泛地存在着:夸克有上夸克、下夸克、粲夸克、奇异夸克、顶夸克、底夸克等,它们相互对应,可实用地认为是阴阳的双方;基本粒子有玻色子和费米子两大类,它们的性能相互对应,可认为阴阳的双方;宇宙分为实体和场,也是阴阳的双方。
生命体内广泛地存在着阴阳的关系:视觉细胞有不同类别,一类能看清细节,不擅长观察快速移动或对比度低的东西,另一类反过来,可看作阴阳的双方;调节血压的因素存在阴阳的对子;生命防护系统和癌细胞之间存在阴阳的关系……这些基础定义了阴阳的合理性。
除了最基础的存在和世界整体,其他事物都不是绝对的、单一的、独立的,因此可归纳到阴阳的范畴。世上任何有相互关联的事物,比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、捕食者和被捕食者;生命和致病因素、机体和食物,人和环境;父子、师徒、上下级……都可用阴阳思维来对待。很多时候,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,保持着复杂的关联,可从目标出发,关注主要因素,把多边转化成双边,仍然适用于阴阳思维。
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限的,表达某种特性的同时,会丢失更多特性,具备某些突出能力的同时,其他更多能力就削弱了,比如,人擅长精确的思考,就隔膜于大格局。所以存在阴阳的双方,也需要存在阴阳的双方。
人的任何感知、思考、操作,都涉及人和世界两方,可将之放到阴阳模式中理解。这就是阴阳理论的普适性、全向性。医学上,得病多是致病因素和生命系统的交互,多是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交互,多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交互,因此可从阴阳理论中获得启示。
决策在遵循阴阳模式。狮子选择是否攻击,是向左还是向右,正是阴阳的模式;我们决定是不是做某个事情,是否持有某种观点,就在进行阴阳的选择;皇帝处罚罪臣,这是否有罪就是对阴阳的感悟,而处以何等严酷的刑罚,看似多种选择,其实是程度的区别。
阴阳只有两种状态,看似简单,其实符合真实世界,比如,世界是客观之上的主观,是物质之上的涌现;事物只有打开与否两种研究方式;事物只有正常与否、破坏与否两种状态;性别分为雌雄;世界可分为人和外物,我和非我,国家可分为中外;事物就需要分为高矮、大小、好坏等范畴。
阴阳具备较强的合理性
中国人认为阴阳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动力,所谓“天地之道,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,人生之理,以阴阳二气而生养百骸。”科学的人们对此非常鄙夷,其实犯了想当然的错误。世界有无穷多种可能性,同样的原子可形成很多种分子,哪种最优,需要竞争了证明;同样的自然环境,孕育的生命更是无穷的,于是驱使生命展开竞争,以辨别最优胜者。作为世界动力的阴阳,是指这种竞争所激发的力量。
阴阳论主张,阴阳双方是对立统一的,可向其对立面转化,这是有道理的。我们的几乎所有性能和认识都和外界阴阳交互而来,人和小麦长期交互,双方都具备了对方的一些品质;我们和外来病原体看似水火不相容,相互博弈中,我们就具备了它们的很多品质。
中国人主张孤阳不长,孤阴不生,强调阴阳互根,这非常有见地。草原上的狮子和斑马,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,双方共同成长,已经高度纠缠在一起,谁也离不开谁。一方消失了,另一方也会消失掉。
中国人主张阴平阳秘,阴阳调和,这是有道理的。进化论表明,生存就是一种合作,有性生殖能带来种群的更大存活可能;社会实践表明:有差异的人或组织搭配了,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。
阴阳格拒理论认为:某些因素的作用下,阴阳的一方过于强盛或虚弱,双方强弱悬殊,一方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,之间的关系无法维系,导致双方的损失。这现象确实广泛存在。
阴阳要表达整合的场景
阴阳看似二分,其实要表达整合的格局,二分是手段,整合是目的。就像中医也分别地论述五脏六腑,更要整合表达生命。正如《道德经》的第一章说了“道”,第二章就通过“美之为美,斯恶矣”说阴阳,然后通过“处无为之事”之类言语回归“道”。整本书都在避免阴阳失衡而丢失“道”,比如“曲则全、重为轻根、知其雄守其雌”,最好能做到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。
事物总是不一致的,观点总会有分歧,所以中西方都会发展相应的看法,西方人使用矛盾、竞争、拮抗之类概念,凸显事物的对立关系。中国人深谙阴阳之道,更在意于表象后面的共生内质。国家之间不是敌对更是竞合,不是你死我活更是差异性互补。
物质和精神,先天和后天,现象和本质,有和无,一些人倾向于说明某一方更重要,其他因素是依附性的。阴阳着眼于双方在整体体系的体现,致力于弥合简单的二元区分。
阴阳取消了事物的绝对性,可能导致混乱,策略是上到更高层次,谋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。阴阳不纠缠于简单的是非对错,而是考察组成系统的双边是否和谐相处,能否表达最好的性能,能的,就说整个系统是好的,是健康的,阴平阳秘,阴阳平衡。
诸多理由说明,阴阳有合理性,有极强的普适性,可以极为简单,也可以极为深刻,取决于人的能力。
●
●
●
阴阳能改变人的思维
事物都涉及两方面,人们通常注意到某一方,阴阳提示我们换个思路想问题。比如,西医着眼于致病因素,我们着眼于人体自身;西方科学满足于描述客观世界,我们着眼于人如何理解这些知识。
比如我们批评某人说,你干了这么久,还没有一点成就,不应当反思吗。他会说,这不是我的错,是环境太差,我的能力没法发挥作用。这就是阴阳思维带来的转变。
我们总有种冲动,要证明自己是对的,别人是错的,似乎我们有卓越的能力。这是思维的初级阶段,面对大多数问题,我们都缺乏足够信息,和相应的思考能力;世界非常复杂,夫妻之间、同事之间、国家之间,是非曲折都很难判别。阴阳思维让我们变得谦卑。
医学上,阴阳让人把眼光从西医所关注的万物回到人自身。人会罹患外感疾病,与其说外来入侵者太强,不如理解为自身太弱;人会犯各种慢性病比如癌症,与其说癌细胞太强,不如理解为防御系统太弱;人得高血压,与其说血脂粘稠或别的原因,不如理解为身体的掌控力度不够。于是形成以我为中心的,由内及外的防病治病观念。医学就从简单的敌对思维走向中庸之道,治疗就从使用更厉害的方案变成协同机体发展,人也更健康更积极。
阴阳是深入人内心的,是中国人的血液,可以自然地结合环境和上下文而展开,在任何场合都能发挥功效。大脑可因为外界刺激而迅速地地切换到阴阳思维,应用阴阳互根、阴平阳秘、阴静阳躁、阴阳格拒等理念审视世界,就像狮子决策是否出击一样直接。不需要查询手册,不需要打开手机,价值就大多了。
和人融为一体,不知不觉地发挥作用,是科学的最高阶段。相比而言,西方科学在远离人。
●
●
●
阴阳要求人的进步
西方科学是客观的科学,着眼于万事万物;中华科学是主观的科学,着眼于人如何看万事万物。《内经》说“阴阳者,数之可十,推之可百,数之可千,推之可万。万之大不可胜数,然其要一也。”主张阴阳对世界的把握能力。又说“天地阴阳者,不可以数推,以象之谓也。”我们静下心来仔细体会,能明白其中高明之处:自然界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,要求人的智慧思考,督促人的进步。
事物有很多属性,有不同的状态,事物之间有丰富的相互关系,人可根据自身目的,把事物放入阴阳模式中加以思考。比如,认为车速太快了应当刹车,刹车和不刹车就属于阴阳范畴。假设阴阳相关的见解能提升驾驶的效率和安全性,就说它是科学的。
医学上,阴阳理论启示人体会生命的强和弱、盛与衰;区分疾病的表与里、虚与实;把握治疗的辛温与苦寒,太过和不及,应用阴阳互根、阴平阳秘、重阴必阳、阴胜则寒、阴阳格拒等理念,追求“调整阴阳,以平为期”。至少一个人因为阴阳思维取得成效,比如有更高的治愈率,阴阳就是有意义的。
西方科学兴起,要求触及客观实在,不能主观臆想,所以,人们只能干巴巴地,静止地指出哪些事物体现了阴阳,尽量隔绝主观创造,把人排除在外。这是整个科学时代中国人的应对策略。
于是看到这类题目:“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是肾阳虚证的物质基础。”也获得如此的结论“很多药理实验,临床试验都可以证明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。”甚至还有观点,分析细胞层面的阴阳是如何体现的。此类努力在利用中医的宽泛、微观世界的复杂性,从海量事实中选择一部分,以支撑作者预设的结论。这类努力只有字面上的意义,得不到正统的科学工作者的认同。这类努力也无效于实践,没有哪个中医大夫一边拿着这类文章一边看病。
人们忘却这样的真理:中华的观点来自主观创造,它必须指导主观创造;不敢进行这样的反思:西方科学在研究岩石时有价值,研究细胞的结构也需要,欠缺于人相关的工作;更没有信心如此主张:要解决相关于人的问题,中华的思路可能更有效。
阴阳能得到科技的支撑
过去,人本能地生存,对阴阳的理解和践行不够有效,很多人胡思乱想,干出各种荒唐的事情。诸多因素下,阴阳遭到西方科学的打击。
有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,我们能构建生活化的科技体系,以病痛为契机,传承历史经验,激励民众的参与。
民众为自己负责,就能展开丰富的思考,和充分的尝试,丰富的统计数据产生了,这是真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层。我们构建适合思考的分析平台,便于人们理解和运用阴阳思维。上述的:生命体的强和弱、盛与衰;疾病的表与里、虚与实;治疗的辛温与苦寒,太过和不及,都可能在分析平台上涌现。
比如,某次病毒来袭,可引入一批人,根据标志人体抵抗力的指标,和标志病毒感染力的指标,形成阴阳的双方,看阴阳的消长如何致病或避免了疾病。相关结论能返回民众,改善现状。我们关于阴阳的认识能变得深刻,指标群能更加精准,民众的行动更加优化。
慢慢地,阴极则阳、阴平阳秘、阴阳格拒等还显得玄妙的观点都能被正确理解和应用。
机理上看:中华的观点总之要发挥实用价值,主要影响人,理所当然地,基于人的发展变化,就能加以验证,和发展深化。西方科学是基于物的,想方设法避开人类复杂系统,不可能支持中华文化。受到西方科技影响的中国人因此会错待中华文化。
在计算机看来,阴阳体现为多和少、大和小、强和弱、长和短、重和轻等比较,容易发展可比较的指标或指标组合。困难在于,如何让机器领悟哪些比较有必要有价值,哪些承载了阴阳的概念。人要告诉计算机:两辆车的速度相比有意义,比较车轮的数量没有必要,至于颜色的深浅,必要性更不大。
这就是人机协同:机器先得出不太成熟的结论,展示为易懂的界面,人去选择和评判,指出哪些恰当,哪些近似于荒谬,便于机器的改进。机器学习人的见解后,就能扩散到全世界,全面地影响其他人。
有了科技的支撑,阴阳思维很有价值。
●
●
●
阴阳对当下的解释和指导
实践是人和世界的交互,根本是和技术(包括躯体)的交互。人和技术可看作阴阳的双方,人应当随着技术而不断成长,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,否则会阴阳失衡,最终阴阳离决。人或者过于依靠技术,导致技术过于强大,人的独特能力压抑,最终消失掉;人或者简单地排斥技术,只能保持低效状态,也会在竞争中失利而消失掉。
这个论断之于当下的重要意义是:西医已经深刻地依靠技术,被技术控制,中医还没有迎接技术改进。如果中医顽固保守,会首先消失掉,然后,西医会更加激进地依靠技术,导致人类最终消失掉。
受到西方科学影响的人们会认为阴阳迂腐老套,恰恰相反,它极为高深,值得一辈子反复体会应用,永无止境。比如当下,医患矛盾较为严重,双方相互指责,没法取得共识。其实,矛盾是双方共同导致的,西医是阴阳的一方,不能单方面指责民众,双方应协同解决问题;
这个时代还充斥着西医对中医的批评指责,依据西医的准则,并非人类最终命运。西医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,并没有掌握宇宙真理,就需要和中医成为阴阳的双方,不能以自己为标准要求中医。
西医和中医,分解论和整体观,基于物质的和基于生命的,是两种医学模式,是阴阳的双方,应当阴平阳秘,协同为人类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。
阴阳启示中西关系和未来发展
我们将愈发深刻地领会到,中西思维、中西文化、中西科学、中西医学的对比,虽说内容上极为繁杂,本质上是阴阳思维的范畴。把两种科学的性能逐一列出,发现它们形成阴阳的对子,比如,一者注重分解,要精确地搞懂一切,一者注重整合,要从大局出发把握一切;一者追求客观,一者追求主观;一者以空间为主,一者以时间为主;一者倾向于发挥专家的作用,一者希望发挥民众的价值;一者注重对抗和控制,一者注重合作和协同……这样的对子非常丰富。
今后该如何发展?可以这样声称:把西方科学当作“阳”,再发展“阴”,就没什么大错。比如,西方科学恪守客观性原则,医学上着眼于细胞和分子,我们追求主观创造,医学上着眼于生命;西方科学追求科技的高精尖发展,我们让科技贴合生活;西方科学寄希望于专家,不许可民众参与,我们正视民众的价值,吸引民众的参与;西方科学追求空间的展开,我们追求时间的展开;西方科学追求控制,强有力地解决问题,我们追求协同,和缓地解决问题;西医侧重于疾病,我们就去到疾病前期……这样看似简单粗暴,其实相当合理。
●
●
●
以上分析说明:阴阳是人类极为重要的理念,绝非浅薄之徒所能否定得了的。阴阳能和时代的先进生产力结合,发挥重要的价值。古人关于阴阳的认识有诸多错误,但大格局是对的,错误是改进的机会,不是取缔的理由。
阴阳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其他的,比如“道”、天人合一、中庸之道、治未病、因势利导,用心体会,都能感受到深邃的思维,很多都值得用一本厚书来表达。
阴阳代表一种依靠人的感知、在真实世界发生发展、能激励每个人参与、许可主观表达的科学,这是不同于西方科学的另一套体系。由于能引入亿万民众,规模要庞大得多,能深入认识人类复杂系统。
我们每个人因此产生敬意,投身于把它们应用于实践,改善人类福祉,复兴文化的伟大事业中。